全国首批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
甘肃省政府、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省部共建院校

社会培训应成为职业院校的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3日 20:46 作者: 点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持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开始进入新的黄金时期,很多不受公众关注的方向正悄然变成热点话题。比如,近段时间,职业院校是否应该承担社会培训任务、怎样开展社会培训等,引得业内人士议论纷纷。有人说,学历教育才是职业院校的“本业”,开展社会培训怕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也有人说,学历教育是“主业”,社会培训是“副业”,必须分清“轻重”;还有人说,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做好了同样精彩等。一时间好不热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能够服务于民、造福于家、有益于国?对职业院校而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是否一定是冲突和矛盾的?

社会培训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试金石”。“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指出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职业教育不仅是学历教育那一小段,更涉及整个人力资源开发全程,所以培训很重要。据统计,2015年全国1341所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其他类别的培训更是达到上亿人次,职业教育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教育法》第二章“职业教育体系”中明确规定,“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开宗明义地强调,要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可见,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法定内容,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缺少职业培训这一“主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不完整,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化。

社会培训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金钥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已拉开大幕。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转移,是供给侧改革绕不过的“关口”,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结构性失业人口将增长到1000多万人。

结构性失业“激活”了一个新名词——新型用工荒,其显著特征是技能水平越低的人越容易失业,技能要求越高的工作就业缺口越大。因此,转岗性再就业培训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更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对此,职业院校责无旁贷,必须高擎社会培训的大旗,把职业教育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就业大格局中谋划,推动职业院校成为转岗再就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机构。

社会培训是职业院校应该捧起的“金饭碗”。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守住并不断优化这条生命线是任何一所职业院校都要面对的头等大事。职业院校要怎样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学会与市场共舞、与企业对接。

社会培训就是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的“焊缝”,一方面可以促进校企合作,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走进企业,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变化、企业发展,让学校可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指明方向。校企合作,学校不是单纯的受益方,同样可以反哺企业让企业得利,员工培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说,通过社会培训,企业与学校能够各取所需、互补短板,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作者鲁彬之,单位: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X4NTr2bwZCRNpnB7Hrf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