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
甘肃省政府、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省部共建院校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2日 09:09 作者: 点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3-0032-02

  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应用型、实用性人才为主。职业教育是动态的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反映到教育教学中,也可把学校的人才推广出去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校企合作是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学途径。

  我校是一所中专学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包含3年制的音乐专业和6年制的舞蹈专业,这几年来,在慢慢摸索中走向成熟,培养了一大批能服务于地方发展的人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二胎”政策的实行,人们越来越重視和追求音乐和舞蹈艺术。同时,这类人才相应比较匮乏,这几年来,我市的锡剧团、文化馆演出人才不够,演出也好、比赛也好,常向我校借此专业的学生,而社会上的一些音乐舞蹈培训机构、早教机构和民办幼儿园也非常欢迎此专业的学生。但和锡剧团、保利剧院和文化馆等单位的对接中也了解到,单位所需的人才是多元化的。因此,专业要发展就要对社会需求定位好,应该充分考虑地域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学校在对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立足于地方音乐舞蹈艺术的创新和实践方面,培养符合当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中职教育起点不高,由于我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比较年轻、人才培养方式特殊,与其他专业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相比起步较晚,而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如何培养地方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何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表演教学实践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切实提高技能和工作能力、素质,几年来,我们一直也在研究、摸索,有一些做法和思路,将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

  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要求需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应用型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工作能力,既能台上表演辅导,又能台下辅助,特别是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落实这个目标,课程是教育的载体。现行2.5+0.5体制下,前2.5年(6年制舞蹈是前5.5年)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主要在学校完成,后0.5年的顶岗实习和平时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外演出、观摩艺术实践等在企业或企业指导下完成。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培养,尤其是综合职业素质得以提升。在课程设置上,我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突出学科和专业结构的综合性和课程的多元化,加大专业课程力度,专业课达到总课程的三分之二。增加教学实习和实践课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专业应用课程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在专业教学评价中,每学期都组织汇报、演出,邀请企事业专家、家长到场评价。

  二、寻求校企合作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路

  校企合作模式是在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企业不必担心人才培养的场地、师资等问题,而学校通过企业需求和反馈,结合市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注重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订单培养

  由于文化馆和锡剧团人才的紧缺,我校和这两个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开办了2004级舞蹈班和2006级锡剧舞蹈综艺班,学生在校时由我校管理,实习时由企业管理,教学由双方共同完成,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后择优进入合作单位工作。

  订单式的培养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本地区文化馆、锡剧团等专业艺术团体和各类培训机构的人才需求及要求的市场调查,主动与企业沟通、协商。学校按照企业产业的需求量体裁衣,通过专业和岗位的对接,通过切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实施,使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同步,提升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以演出任务为中心的项目教学

  建立各类艺术实践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把学校所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每年社会文化艺术专业配合校外的企事业单位的演出项目有几十项,有电视台的、文化馆的、有中小学的,有集团公司的、各商会的,也有各乡镇的、各乡村的各类活动等,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了一定的贡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促进了学生专业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学校和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开展合作,承接企事业的演出项目,学校在开设的课程中或在教学中由学生完成任务。有的演出项目由我校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排练,有的由我校老师和企事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排练。期间,企业专家参与排练任务分析、节目考核等。用企事业的演出项目引领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得以培养。

  校企联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和人才优势,而企业则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专业见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

  2014级的歌舞班邀请了尚舞培训机构的老师进行教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在双休日自愿进入培训机构学习,跟着老师做辅导工作,这让他们了解了企业的工作环境,为他们以后的顶岗实习及就业打下了基础。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专业见习有助于学生体验企业生活,把企业实践和学校学习联系起来,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生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这几年,由于踏实的教学,一些学生通过艺考、对口单招高考而进入江南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一级院校就读。剩下的学生在最后一学期进入顶岗实习,但这些学生仍旧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有很多单位会向学校咨询要人。

  能过顶岗实习学生一方面可以熟悉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如舞蹈班的学生面试、签订协议后进入文化馆实习,有演出任务时随时跟团外出演出,无演出任务时需要继续在舞蹈房苦练基本功,甚至有时也要参加一些舞蹈赛事。另一方面可以熟悉企业的工作制度、营运模式,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社会生存中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总结中也提到虚心请教才能进步快;坚定信念、端正心态、脚踏实地才能飞速成长;与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人相处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少说、多思、多做、努力才能胜任工作等,这些都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师资合作培养

  几年来,我们的音乐、舞蹈专业老师也一直参与文化局、文化馆等单位组织的各类赛事和演出,比如,每年的江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企业组织的舞蹈大赛等。两位老师成为舞协、音协理事并成为市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多位成员成为协会及工作室成员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同时也邀请文化馆、培训机构、琴行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到学校做行业趋势报告或和本校教师共同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需要,老师也不能只依靠大学所学的知识,更不能闭门造车,在新的形势下也需要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教学要和实践相结合。

  教育部先后多次出台了有关职业学校老师深入企业实践的文件,我们每年也派遣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老师下企业、行业实践。一方面老师通过自身的演出、实践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不同层次的演出开阔了专业视野。另一方面,老师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学生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进而加深对教学理念认识,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有了切实的了解,再次回到学校教学中有助于教学方法、思维的改善和创新,有助于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的中职教育奠定基础。老师也在企业实践中了解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班级管理又何尝不可借鑒呢。不仅自身技能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理念延伸了,知道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学生的发展得益于老师的发展,老师的发展需要和企业、社会需求密切接轨。

  四、合作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学校教育中如此,企业中更是如此,需要企业对学生技能的反馈评价,更需要对学生素质的反馈、评价,通过校企双方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吃一堑中长一智,逐步成长、成熟,适应企业、社会要求。

  对企业而言,当然需要技能多元化的人才,但企业也更注重人才的敬业精神,工作中团结合作、肯吃苦、坚定乐观的职业精神。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不时切换身份和交际方式,在这过程中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不适应,所以这就要求学校、企业合作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教育。譬如,在学校下课后学生可以玩耍、大声谈笑,但在企业、工作的地方不得半点马虎,要学会严肃、认真地工作。

  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了些许思路,但也同样存在很多困难,教学理念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要使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加贴近岗位的要求、具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也应与时俱进、注重实效,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王秋红

   参考文献:

  [1]孙东超.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4(30).

  [2]彭琳.CDIO理念下中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分析与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