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
甘肃省政府、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省部共建院校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感想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7日 08:49 作者: 点击: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老舍《济南的冬天》

正如老舍笔下所写的那样,济南的冬天晴空万里。而这么一个从未踏入过的城市,却成了我第一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赛场。旅途的疲惫,被主办方热情周到的接待彻底冲散,走进承办院校济南职业学院,肃穆整齐的教学楼,比赛开幕的宣传板,已经将比赛的紧张气氛烘托了出来,自己的心中,也不禁地忐忑不安起来。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从201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累计5045件作品、10132名教师参加了国赛,30余万名教师参与了各级比赛。2016年,甘肃省是第一次派队参加,各个职业院校共上报参赛作品37件。在我们冶金系全体教师的努力和帮助下,我申报的作品《高炉炉顶装料》幸运的通过了专家的审核,代表我校参加最终的决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我通过努力获得了三等奖。虽说第一次参赛获得了名次,但几天的比赛下来,让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与其他院校的差距。

这次大赛,对于我来讲,既是与强手过招的学习历练过程,也是一次提高自我、寻找差距的过程,尘埃落定,静下来梳理自己那段时间的心路历程,确实有诸多的感悟与收获。

1.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当我们还在拘泥于黑板、粉笔、试卷的时候,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悄然的走入课堂,并被许多教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这个方面上,东部沿海省份走在了前列,起到了引领及示范的作用,而西部地区无论从咨询的收集还是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又或者教学软硬件、教师观念方面都显著的滞后。这一点,从获一等奖教师的授课演示上就明显可以体现出来。

信息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迁,主动去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学会灵活运用信息资源,而不能固步自封。会做PPT、会播放几段视频并不代表就懂得信息化教学。怎样有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学有所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才是王道。尤其是我们理工科的老师们,乏味枯燥的化学反应、设备结构图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困境。我们要学的不单单是信息技术,还有现代教育理念。在这次比赛中,北京一位中职教师展示的课程《汽车安全气囊的更换》就充分展示了这一教学理念,从学生课前任务的布置到课后技师的指导,信息化手段贯穿于整个课堂。我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大、积极性高,枯燥的知识被化解成游戏和互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进来,潜移默化的获得了知识。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这三大信息处理技术融为一体,使得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千百年沿袭下来的教育结构、内容和方式已经被颠覆,“粉笔加黑板”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教学效益最大化。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置身职教事业转型发展大变革的我,无论愿意与否,都要面对这场由科技创新带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变革。

2.历练成长的收获

参赛过程是对个人的锻炼、磨练、学习和眼界的开拓。就我个人而言,能够入围本次全国决赛已实属幸运。由于前期准备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各方面的参赛准备工作都显得仓促。等走到比赛现场,看到其他教师的优秀作品时,才发现自己无论从说课的展示还是课件的制作都还有不小的差距。我看到,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其他院校和教师眼里,不仅仅只是一次比赛,而是今后教学的一个风向标。

这些参赛的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吸收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将信息化时代的红利运用在每位学生的身上。他们自己设计、自己探索,形成了一套符合自己专业领域的教学方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已经不是一个强制性的任务,而是老师潜意识的行动过程,是一种教学的习惯。对于我个人而言,学习的不是他们参赛时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改进自己平时的授课方式,将比赛的成果运用到每位学生身上。

另一方面,无论是参赛院校还是教师,都准确地把握住了信息化时代教学的时机,从观念上就尤为重视,在自身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还向其他兄弟院校积极学习。此次的比赛,从其他省份的重视程度上,就深深的体现了这一点。只有积极的走出去,深入学习交流,才会找到差距,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不往前走,不向前看,真的不知道路有多远。

3.携手并肩的“战友情”

从9月份接到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备赛伊始到11月份完成现场的决赛和答辩,历时3个月。是冶金工程系全体老师的努力和无私奉献,才使我有机会站在了全国比赛的赛场上。奖,虽然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但荣誉属于我们整个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杨健壮、魏致慧等老师在前期准备资料的过程中不计个人名利,鼎力相助,协助我完成相关任务,让我幸运地通过了专家初评进入决赛。在时间紧、任务重、起步晚的情况下,是系里领导、教务处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点,才让我完成了决赛作品的最终修改和完善。当走到赛场上,完成比赛后才发现,其实原本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只是自己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准备也不够充分。虽有幸获奖,但看到的差距还是巨大的。

作为我校第一个参加此项赛事的幸运儿,希望能将自己的一点心得分享给其他参赛的教师,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感谢冶金工程系全体领导、老师的无私奉献和学院的大力支持!

冶金工程系教师  侯伟

2016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