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
甘肃省政府、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省部共建院校

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之路——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有感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3日 13:00 作者: 点击:

2016年11月28日,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我有幸见证了这项唯一由政府部门主办的教师教学竞赛的盛况,也参加了此次大赛组委会安排的所有交流活动。在短短几天时间,深切感受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硕果累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新变革、新思路。

今年是该赛事举办的第七个年头,在学院推荐的四件作品中,冶金技术教学团队上报的参赛作品《高炉炉顶装料》在初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决赛参赛权。冶金技术教学团队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团队的多项荣誉就是最好的印证:连续四年圆满完成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属冶炼赛项的各项承办任务并组织选手参赛,取得丰硕成绩;甘肃省级教学团队;甘肃省级特色专业一个;甘肃省级教学名师一名;获得两项厅级教学成果奖;主持完成三项省级科研项目;教师主编参编多部教材、主持、参与多项发明专利等等。经过精心准备,冶金技术教学团队作品《高炉炉顶装料》最终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参加本次竞赛的选手都是全国各省职业院校经过层层选拔遴选出来的精英选手,在获奖率不足五成、我们又第一次参赛的情况下,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学院唯一入围的作品获得了三等奖,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本次大赛,除了主讲教师参加竞赛外,组委会还给团队成员和观摩教师安排了赛事观摩和专家讲坛活动。在为期两天的竞赛时间里,观看了十余件参赛选手竞赛现场实时转播的竞赛视频,近距离领略到全国优秀教师的风采。选手们准备充分,基础扎实,训练有素,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内容丰富,PPT展示全自动化,讲解与ppt播放步调一致,足见选手对竞赛内容的熟练和赛前训练的效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学环节中仅仅依靠教师自身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在大多数竞赛选手的参赛作品中,选手教学手段多样,信息化资源丰富且运用合理有效,能充分利用云平台技术,随时调用微课、慕课资源,教学案例素材准备充分,教学视频的引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竞赛结束后,组委会安排了六场专家讲坛。分别是:大赛评判委员会委员、信息化教指委副主任姜丽萍做的关于《由大赛作品反思信息化教学的误区》、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事业部主任徐刚做的关于《智慧职教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山东大学教授秦静做的关于《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群的实践与思考》、国家开放大学工程中心侯小菊做的关于《建立数据思维,助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做的关于《职业院校混合教学理论与实践案例研究》以及江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明选做的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围绕理解的翻转课堂》等的报告,六位专家传递了同一个信号,那就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学将是在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不仅要在重构传统面授教学、融合创新数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而且要与教学过程监控、大数据分析和混合教学评价体系配合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形式。

经过几天的学习,新的理念冲击着我脑海里固有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求变应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主线,如何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之路上创新求变,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改变固有传统思维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我们需要进一步清楚的认识。科技进步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离我们越来越近,而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改变现状来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时代在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改变固有的传统思维,教育不能一成不变。

2.加强制度保障、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每年都会举办,国家、省、市、校四级赛事体系不断完善,竞赛规模逐年上升,说明了国家、地方及院校对于该项赛事的重视与关注。学院应该以大赛为抓手,建立参赛教师选拔培养制度和大赛长效机制,从参赛团队(教师)选拔、赛前集训、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设备保障等给予全力支持。教师通过参赛、交流、学习,进一步汲取新理念新思路,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实现双赢

部分优秀大赛作品中,出现了学校授课教师和企业技师、工程师同堂授课的情景。在这些成熟的课堂中,我们能看到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分工明确,合作教学。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这样的交流仅仅是校企合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校企合作的方式还有很多,可以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研发新品、申报科研项目和技术专利的局面,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4.搭建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在很多参赛作品中,从教学前的预习、课堂教学、课堂监控、课后作业及拓展资源学习等教学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pc终端和手机app来完成,教师与学生随时随地查看学习状况,便捷、有效。很多课程,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如开发学习型游戏,学生下载学习app,通过答题过关的方式,有步骤的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控制学习难度,有针对性的布置学习内容,更是实现了精确有效的个性化学习;又如教师自主研发辅助学习软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枯燥、运算量大的难题,对于学生学习大有帮助。很多案例证明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建设微课、慕课等在线教学课程,教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类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组织串联教学内容,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互通的优势。

5.重视教师培养、达成教育最终目的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学之魂,是所有教学资源贯穿、集成和系统化应用的核心。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应用对教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鼓励教师以开放的胸怀顺应时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优化教学设计,重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探索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职业院校,要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应把重心放到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另外,中青年教师是信息化教学实施的主力军,年轻人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快,思路开阔,有年轻人独到的见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科教学培养紧密结合,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在校开放课程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最终落实到受教主体学生的身上,让学生真正受益、才是最终的目的。

冶金工程系教师 张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