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
甘肃省政府、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省部共建院校

【中国教育报:关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靠什么“创造人才红利”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7日 15:20 作者:sy 点击:

作为职教本质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实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指出的“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的必由之路。产教深度融合这一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就很难落到实处,高素质技术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很难实现。

■时宁国

由于产教融合是一种主体多元、价值诉求多向、关系交错复杂的合作形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最佳的产教合作模式未必完全一致。但有一点应该是统一的,即合作主体必须有各自的利益点、必须能够获得各自的收益、必须能够促进共同发展,也就是说产教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需求联系。目前,很多院校校企合作在向产教融合深水区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感觉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有对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思想上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的问题;有跟着市场走,缺少主动出击的问题;有不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生搬硬套别人经验,“水土不服”的问题;有对校企合作的组织形态“董事会”或“理事会”这一新型体制机制理解不到位、操作无方略的问题等,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跟着感觉走,随意出招,缺乏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系统科学设计为导向的长效机制。对于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有关因素,必须结合校情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产教深度融合方案,才能在实施中有的放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认为,必须建立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由于学院所设专业对应的行业产业较多,建立全校统一的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难度很大,即便建立也存在运行困难、不易操作、合作内容难以落到实处等困难。鉴于此,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确立了“广泛联系、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分类实施”的产教合作方略,根据合作维度和深度将合作伙伴分为松散、紧密、核心三种类型,并确立了“做大松散层、做强紧密层、做精核心层”的产教合作发展思路,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校企合作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在此基础上构建实施了具有企业导向、系为重点、多种形式、机制灵活等特点,包含一个校企合作联盟、三项产教融合工程、三种校企互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模式,成为解决多行业、多专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立产教深度融合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
“校企联盟”搭建产教融合基础平台
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的“特殊工厂”,职业院校的发展必然要经受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影响。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兰州资源环境职院对内高度重视专业建设,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管理采用星级管理的方式,并建立了以第三方评价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各专业间的竞争和调整,确保了学院的专业设置与甘肃乃至西部产业结构紧密对接。
对外,学院注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宣传。为了密切和扩大与企业的合作,借鉴市场营销中的客户回访机制,以“加强互动交流、探讨合作前景”为宗旨,学院于2012年7月牵头组建成立了开放式、松散型的“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学院为会长单位,成员单位为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所有企业,并专门设置了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协调、联系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事宜。校企合作联盟运行采取每年一次的年会交流和不定期交流两种方式。
联盟理事会的主要任务,一是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洽谈合作意向;二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研究新形势下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方向。目前,联盟理事会会员单位包括气象、煤炭、地质、安全、测绘、水利、冶金等行业的413家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联盟这一平台,学院与有关单位签订了包括合作办学、招生就业、人才培养、顶岗实习、技能培训、技术开发、人员交流、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协议268个,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为产教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项工程”促进产教融合维度深度
为了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兰州资源环境职院把校企合作的责权利下放到系,以企业为导向,以系为主体,以专业为载体,建立了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企业冠名学院、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生产经营性实体“三项产教融合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多行业专业背景下,不同行业企业众口难调、难以做实的问题,有利于满足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有利于调动各系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程一:企业主导,共建企业冠名学院。积极推动“各专业群背靠行业、牵手一家以上知名企业、共建一所以上冠名学院”的校企联姻工程,形成企业主导的专业对接产业新的合作机制。冠名学院依托系部建设,主要合作内容包括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近年来,学院相继成立依托采矿工程系的窑街煤电学院、依托水利工程系的大禹学院等7个冠名学院(中心)。通过冠名学院建设,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并按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组织实施教学过程;按照企业下达的任务,近3年共为冠名企业订单培养学生688人、培训在职员工500余人次;双方合作开发学训一体化教材30余部,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库课程46门。
工程二:企业协同,搭建项目导向的科技创新平台。为了发挥学院专业人才优势,学院各系分别成立项目导向的校企协作科技创新平台,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主要方向,校企协同公关。企业既是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近3年来,学院与有关企业合作共建了气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采矿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7个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了“煤矿高瓦斯(突出)矿井深井开采抽采钻孔施工防喷技术研究”、“高地应力高瓦斯矿井急倾斜综放工作面顶煤运移规律研究”等12个技术革新项目的公关研究,其中有5个项目通过技术鉴定、3个项目获得专利。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推动了学院专业建设、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助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工程三:企业指导,培育孵化产业性实体。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衔接”为出发点,引导各系依托专业优势,在相关合作企业指导下,采取自主发展、借壳发展等多种形式,培育孵化具有“校中厂”性质、以服务教学为目的的产业性实体。学院现有自主发展、独立法人资格的产学研企业1个、借壳发展的非法人产业性实体6个。借壳发展的非法人产业性实体挂靠有关企业,作为企业的分公司或项目部,利用总公司资质开展业务,在企业指导下按照企业的有关要求开展生产经营,分公司员工由相关系的专业教师组成。通过培育孵化以服务教学为目的的产业性实体,为项目驱动教学、任务导向教学、顶岗实习等学训一体教学任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促进了校企在合作育人、合作生产方面的深度融合。
“三种机制”提高产教融合质量效率
为了保证产教融合每一项任务落到实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兰州资源环境职院建立了学校访企业、企业进校园、校企人员互聘等多形式多层面的校企互动机制,保障产教双方的交融互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校企双方的了解,密切校企双方的感情。
机制一:建立分层次联系企业机制,强化校企间的沟通协调。学院领导每人联系1个以上大型集团公司,系领导、业务部门领导每人联系1个以上二级企业,专业教师每人联系1个以上车间、区队或项目部。联系企业的方式包括走访、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每年不少于6次,其中走访企业每年不少于1次,每次联系企业需填写“联系企业工作手册”。通过建立分层联系企业机制,有效地对接了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由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跟踪落实。
机制二:搭建行家里手讲台,提升学生对企业和专业的认识。一是企业高管进校园,每月邀请行业企业主要领导来校做关于企业文化、行业发展、行业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增强师生对企业文化、行业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使学生心理上融入企业、价值取向上认同企业、行为特征上接近企业;二是名工程师进校园,每个重点专业每学期聘请2名以上的企业知名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通过来校授课或者网络授课的方式,承担专业核心课、实践技能课教学任务,弥补专职教师实际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强的缺陷,逐步形成专兼一体的专业教学团队,使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需要;三是岗位技术能手进校园,每学期邀请3至5名行业企业岗位技术能手、高级技师,结合自身的岗位工作经历和创业成长历程,向学生宣讲岗位成才之路,增强学生对行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四是优秀毕业生进校园,每年邀请5至10名优秀毕业生为在校学生作报告并开展互动活动,通过介绍自己在学校和企业的成长、发展经历和成功经验,为在校学生树立榜样,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机制三:构建以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促进专业建设科学发展。气象、煤炭、水利等11个学院的专业群构建了以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制定了《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规程》,对委员会的组织构成、工作职责、议事制度、管理等做出相应规定。委员会由企业技术人员、校内专业教师组成,行业企业人员不少于3/4。每学期由专业负责人就专业建设、改革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向委员会汇报,经委员会讨论提出相关意见,经院务会审定后实施。通过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的有效运行,促进了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以及开辟毕业生就业新途径等方面的工作。
(作者系甘肃省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专家观点
抓住产教融合切入点
■姜大源
实现职业教育人才红利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通过凸显职教特色的、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工学结合的办学途径予以保证。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指出的那样,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依托企业办职校,办好职校为企业”,是广大职教工作者和企业界有识之士形成的共识。但是,职业院校在实施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并不少见,其主要困难是由于抓不住切入点,造成在理念层面的“模糊”、方法层面的“随意”、运行层面的“凌乱”、机制层面的“片面”。
作为省属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兰州资源环境职院尽管位于祖国的西部,但长期以来,该院在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走出一条具有职业教育本质特色的发展之路,较好地解决了产教深度融合在理念、方略、运行等层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校企合作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活。
在理念层面,该院把“找准问题、提升认识”作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前提要素,这一点正是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漠视的问题。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学院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认真的研究,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制定了战略规划这一长效机制,明确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为产教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方略层面,该院通过制定战略规划保证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的形成。以此为引领,学院制定了符合省情、校情及产业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即松散型的“校企合作联盟”,紧密型的“三项产教融合工程”,水乳交融的“三种校企互动机制”,体现了广泛服务、重点推进、全面合作、保障有力的特点,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戏都想唱,却使合作走入轻描淡写、简单重复、流于形式的误区。
在运行层面,该院充分体现了校企在产教深度融合中的“双重身份”。职业教育倡导构建校企合作董事会、理事会、职教集团等紧密型合作体,其目的就是促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推动“厂中校”与“校中厂”落到实处,达到“生产性教学”与“教学性生产”的有机结合。学院“三项产教融合工程”中企业主导的冠名学院、企业协同的科技创新中心、企业指导借壳孵化的产业性实体,无不体现了企业的“导向”和“主体”地位。另外,学院实施的分层次联系企业机制、搭建的企业人员进校园以及以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这“三种互动交融机制”,既体现了产教合作的深度,又提高了“三项产教融合工程”的质量。通过这些平台和机制的构建,实现了将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融合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中,将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企业人也是校园人、校园人也是企业人所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使得合作办学促发展、合作育人促就业落到了实处,保证了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了学校的专业品牌形象和办学活力,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本版漫画由张艺苗绘图片由兰州资源环境职院提供